创意项目培养 的路径主要有?
第一,完善知识体系。知识作为激发创意思维产生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出现的教育学科的不断细化带来了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细致研究,同时也带来了学生们对于非所学专业知识的忽视。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探索增加通识类课程的学习。
第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想象力并不是同学们与生俱来并且一成不变的。日本的“珍道具”并不具有实用性,但是日本却成立“珍道具”学会,大力倡导人们进行想象和创造。这种想象和创造往往因为无用而被忽视从而扼杀了人们想象的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探索社团平台进行想象力激发的训练。
第三,培养不断探索的文化氛围。一道题目往往具有很多种解题方法,一个问题往往具有很多种解决方案。在强调最优方案的同时,我们往往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养成不断探索的习惯和文化氛围。通过第二课堂、各类比赛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和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四,打造良好的创意环境。某种程度上来讲,外在环境是人们内在想象力的一种客观体现。设计师通过想象力设计一个产品,我们将这种想象力进行具象化体现后,这个产品就会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除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意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一方面创新创业成就奖励政策、课程修读政策等都是学生依赖并作出判断、形成习慣的参考;另一方面物质环境不仅仅可以为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作为想象力的客观体现,物质环境也代表着对想象力的认同和肯定,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想象行为。
对于体育工作设想你有什么创新的意见?
重视学校体育,不要只是喊口号;创新学校体育,不要只是走形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不要变成考试第一。
每个人的基因和爱好不同,不能只用几个项目的考试来决定成功与否,应该多方面开展项目,发挥不同孩子的兴趣特长。
师资力量的增加,重视体育更应该重视体育老师。加强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不要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老师的说课稿背诵课。
根据省市地区,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发展学校自己的传统项目。其实好多方面可以借鉴美帝的学校体育。
1、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形式,开展有益的体育比赛活动。(可以具体设想开展足球、健美操、篮球等比赛,不益过多,要少而精,精心设计,造出声势)2、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管理,搞好日常体育锻炼。比如抓好早操,保证出勤等等。3、团结同学,齐心协力做好体育部日常工作。团结部同学,形成合力,抓好部里日常工作。同时,完成学校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放弃举国体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集纳税人的钱去发展若干个项目,供几个人拿冠军,就是劳民伤财。应该让各体育项目成立真正的自主自立自生的体育协会,缴纳会员费用,以会员费用为主,国家拨款为辅,合理利用,用于教练员,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经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应该如何入手?
大学生创业纯属误人子弟!乱开机关枪!
1,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2,你有***吗?
3,你有资本吗?
4,你对所做行业有所了解吗?
5,你对这个行业的社会消费习惯有过体验吗?
……
什么都没有,别把创业跟开个小卖部一样的看待,凡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都是乱弹琴!就跟花钱去什么北大清华学MBA一样,这些跟你上课的老师毛都不懂,这里抓一个案例,那里凑一个故事,然后就跟你讲应该这样去做!
有梦想是好的,但是不适合绝大部分学生,你家里有矿或者有官另当别论。否则,专心学习,毕业了找个好的工作先养活自己。梦想是想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我从第一届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就一直是省赛评委和孵化器企业导师,我每年看看几百个大赛方案,也在复赛面对面很多小组和答题选手。我有一点个人建议如下:
1、大学生创业大赛选题最好和自己专业相关联,这样你用有专业积累的思维去培养项目,可以有竞争力。
例如我是食品或粮食或生物相关专业,我就可以围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根据大学所在地农产品选择量大的产品做深加工论证,这样当地需求和你的方向容易吻合,会得到支持和关注的机会多。例如国家地理标识的玉米、木耳等县乡,农民一般都是附加值很低的卖出去农产品,你的实用新技术新成果会得到论证机会。可以做食用玉米强化营养种植及深加工论证,或者木耳小食品零食的开发等等。既有原来的调研基础,又可以有机会和企业融合创新。
2、在选题之后,再选伙伴。现在可以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的组建团队。达到培育和启动项目的时候,每个成员背后都有班级同学和导师的支持,后援的量和质都很重要。
举个例子:有个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她学设计,又可以动手做板样,适合找同一个学院艺术学院的***动漫专业的学生,做微视频、动画短片等,用于宣传产品和直播。还可以找电子商务的学生做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方面准备。还需要一个会写文案和产品营销策划的同学。这样小而优的组合就出现了。
3、导师的参与度很重要。导师一般都会挂名支持同学们。但是如果和导师紧密联系,取得支持,可以在导师在做的项目找一个实用的点扩展。配套的企业、市场、资金都有可能性。当然得到导师支持,必须付出多一些,用心、创新、踏实。才会让博导真实愿意和本科学生有合作价值。
4、最好不要纸上谈兵,往前至少走一步。有些同学就拿个项目书参赛,问具体了,什么都是***做。这样不扎实。你发了多少问卷、做了多少调研、参与了多少论证、实践了多少市场开发,回答问题的底气是不一样的。
5、心理素质要好,表达要清晰。有时碰到好项目,一看就实践和研发都有成果的。学生不会展示,需要评委发现亮点,问什么答得都挺扎实。好项目需要好口才和好状态,精气神很重要,产品完整度高带来的自信,以及选手气场强大会加分。
无论未来是否创业,在校期间参与过整个大赛的思维、理实一体的过程,会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会出现的时候能把握到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