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运会有多少运动员?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十四届全运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近4万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比上届增加了约1.5万名运动员。其中,参加项目最多的是田径、游泳、体操、举重、乒乓球等传统大项,还涵盖了橄榄球、手球、水上摩托、水上芭蕾等新兴有趣的项目,人数之多可谓是盛况空前。从各项赛事的角度来看,参赛运动员数量的增加说明了我国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强大发展动力,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精彩的体育观赏和参与的机会。
从数据分析看张常宁和李盈莹的实力对比,你觉得合理吗?
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选手的实力和比赛表现,这是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数据分析你拿来去做什么?
如果说,球员经纪人拿这份数据去向各俱乐部推广选手,希望拿到一份合理的合同,这是对的,数据可以给老板和主教练一个参考,最终确定选手是否能加入球队,报酬定多少。
但这个数据,现在有人混淆视听,张冠李戴,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一个主教练建队是有自己的原则和想法的,球队的体系如何确定?人员怎么搭配? 经纪人和球迷说了不算的。 比方说,我现在构建一支球队,朱婷是核心,保证她能全力发挥,还不至于太累,是基本原则,光有攻击手还不够,我需要防守,需要平衡,上六个朱婷就能保证赢球?那也不一定。 我还要考虑对手情况,打什么样的对手,摆什么样的阵,你经纪人拿一个很牛逼的数据,是打二流联赛刷出来的,我怎么办?
所以说,李盈莹是不是好球员,我觉得算是,但不是超级选手,她不可能作为核心出现,你不可能让主教练为了你说不用朱婷,你得考虑自己能为朱婷做什么? 这不是天津队,你可以在天津队做核心,在国家队那不行。 再来看张常宁, 张常宁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地方队都不算超级核心球员,国家队有朱婷,江苏队前两年是惠若琪,近年是吴晗,张常宁在国家队和俱乐部打得都是保障型主攻,这是她的特点,技术全面,有攻有守,单看联赛数据,似乎比李盈莹差点儿意思,但承担的岗位不一样,再打个比方,拿足球来说,张常宁踢的中场前腰,李盈莹踢的是中锋,你现在说,就按这个数据办了,李换张,中场前腰不要了,前面加一中锋,能行吗? 只要国家队是朱婷主打,那目前就是张常宁对角,李盈莹做不了这事,李盈莹什么时间上?那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实在打不开局面,赌一把! 话说回来,一直赌,可以吗?
我向来是认为,数据是反映球员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是最重要的指标。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了奥运会冠军,12个球员全部获得了金牌,在这种集体荣誉下,只有朱婷一个人获得了国外顶级俱乐部的青睐,并开出千万年薪。正是因为用数据作为基础,朱婷才能获得mvp,拿着千万年薪,而其他队友数据差距太大,个人能力差距明显,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数据反映了个人能力的差距。
而数据并不是全部,譬如,一场比赛的数据,说服力远远不及一系列比赛的数据,也远远不及对阵同一个对手前后多场比赛的数据的说服力。
朱婷能在奥运会拿到冠军,在母队河南参加中国联赛或者全运会,她就拿不到冠军,这样,她的某些数据将远远落后于成绩更好的队伍的主要得分手。譬如张常宁联赛的600多分,李莹盈联赛的800多分,甚至李莹盈单场45分的纪录也能打破朱婷在排超保持的单场43分纪录。但有一点,朱婷保持的最高成功率超过60的纪录,她们任何人都打不破。所以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但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最能反映个人能力的就是进攻成功率和效率。
张常宁和李莹盈在上个赛季的排超中,一个获得了第五,一个获得了第一,这是集体荣誉,抛开不谈。但这些成功率效率,一传到位率等,确实反映了李莹盈在这次排超比赛中,实力强过张常宁。
但这种级别的赛事的数据,拿到国际上还是说服力不够。张常宁和朱婷搭档,在中国女排体系里是一个成熟组合,而两人的年龄正处在当打的巅峰年龄,这种成熟的组合,是不会轻易被取缔的,而郎导手里还需要有一张底牌。这个周期,李莹盈努力干好替补的活就完成了任务,主打,未来的路还很长。
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说比数剧是公平的,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世界杯由于李盈莹人为因素上场时间少,数据无法上榜,而苏粉们就要这样比,单论扣球成功率李是51%,而张是48%、一传效率张常宁排在龚翔宇、曾春蕾、李盈莹、朱婷后的第五位。可是局均扣球、局均一传、局均拦网、局均发球、局均防守这些数据由于上场少,数据是被稀释了的,这就没法比了。至于国内联赛由于李盈莹是天津队的绝对主力,张常宁根本没法比了,除拦网一项张比李强点、剩下的各项数据绝对碾压。